2024-01-21 14:56:44 点击量:
2021年6月,美国的在线设计公司Figma完成了E轮融资,估值超过了一百亿美元。他的创始人是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福布斯估计,他很快就会上亿万富豪榜。 Figma是一款在线设计工具,如果你对设计工作有所了解,那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在网页端使用的Sketch;如果你对设计工作不怎么了解,那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一个可以在网页端使用的PS(Photoshop)。 至于它凭什么值100亿美元,市场上有各种赞美它的声音,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微软、Airbnb、Twitter等等知名公司的设计总监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赞美说,“Figma颠覆了我们的工作模式,提高了他们UI设计和产研团队的工作效率。 这些赞美支撑着Figma的估值从2020年到2021年翻了5倍,成为今年估值增长最快的SaaS公司之一。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疫情,部分人在家线上办公,线上实时协作的设计工具成了产研团队的刚需。2020年,Figma的用户量翻了四倍以上。 它的成长故事启发了很多中国风险投资人,在对消费公司的兴趣减退后,“中国的Figma”成为资本寻求新宠的方向之一。 Figma在中国最早的挑战者是一款名为“即时设计”工具,由几名来自湖南大学的青年设计师于2016年创办,定位于一款为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UI设计师、研发工程师提供实时协作的云端设计工具。 他们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获得了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和千万级Pre-A轮融资,而在2021年密集获得了四次融资,总计数亿人民币,投资人包括高领创投、SIG海纳亚洲、源码资本、蓝驰创投、靖亚资本,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 Management等。 Figma的另一位中国挑战者是蓝湖,不久前发布的一款在线设计工具MasterGo——这是中国SaaS领域的一家明星创业公司,于10月23日宣布获得10亿元的C+轮融资,投资人为GGV纪源资本、红衫中国。 还有一位挑战者是上市公司万兴科技旗下的Pixso平面设计,同样对标Figma,11月9日宣布独立运营,获得千万级种子轮融资。此前,万兴科技还在2020年底控股了原型设计工具墨刀——原型设计是产品经理在创意阶段会用到的一类设计工具。 在互联网公司产研团队中,产品经理、UI设计、工程师之间有一个关键的协作点,就是当第一版设计稿出来的那一刻——整个团队开始动起来,把设计稿拿给产品、给老板评审,组织工程师排期开发等等。 设计师的工作,其实是产研团队承上启下的一环,如果能优化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就能提升整个产研团队的效率,毕竟产研团队往往是公司里高薪资的团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工具领域有过两次关键迭代。从这个角度能理解平面设计,Figma为什么现在值一百亿美元。 设计师的生产力工具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两次重要迭代,也是工具市场经历的两场商战。 从1990年Adobe公司发布Photoshop以来,通过PS和Ai(Adobe llustrator)统治了设计工具领域二十多年,至今仍在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PS和Ai的功能很丰富、强大,但繁重、上手难度大,新手基本用不明白。而且在互联网的UI设计方面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早期的PS只支持单画板,而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往往涉及首页、登陆界面、子页面详情等等多个页面的设计,当时就需要保存多个文件来传输协作,设计文件体量又很大,往往在1G以上,传输效率低。 UI设计苦Adobe久矣,最终在2010等来了新的生产力工具Sketch,一款以轻量、简洁著称的设计工具。 2008年,荷兰特文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Pieter Omvlee,受命为Apple的OS X系统开发一款轻量的矢量绘图应用。经过两年的开发和封闭测试,OS X的原生应用Sketch在2010年9月正式发布,苹果商店定价49.99美元。 Pieter 自己也曾经复盘过,当时因为是在上学的时候搞开发,第一版的发布有些操之过急,而且很缺钱,所以采取了收费的模式,设置了一定的使用门槛。 上线不久,Sketch就获得了一批死忠粉,极简的界面和UI设计的功能深度吸引了一批设计师。 且Sketch可以通过插件实现电脑端与移动设备的协同工作,让设计师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时测试自己的设计——现在看这个功能没什么,但在2010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对于那些做移动应用的UI设计师来说,这简直是一项杀手锏功能,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实现。 两年后,苹果公司在旧金山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来自欧洲的Sketch获得2012年度Apple设计奖的Mac类奖项,从此声名鹊起。 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每天也许会花8个小时与设计工具相处,简洁、轻量、专业、懂设计需求的Sketch获得了更多用户青睐。 Sketch也不负设计师的期待,通过越来越多的专业插件深度提升UI设计师的工作效率。2014年,Sketch与原型制作工具InVision战略整合,实现了产品经理与设计师之间的在线协作,进一步提升了设计师和产研团队的协作效率。 在这次更新后,Sketch在设计圈的名声已经超越了PS,取代了行业巨头Adobe在设计师心中的首选地位,一些设计师会在入职时要求公司配备Mac电脑来使用Sketch工作。 此时的Sketch只有16名全职员工,0个办事处,通过线上办公,坚持拒绝资本投资,这个蚂蚁挑倒大象的故事多次被行业媒体报道,让更多设计师认同Sketch的创业理念。 不过,由于Sketch坚持只做Mac OS系统,让Adobe在Windows领域依然保持着一定市场,通过XD软件的发布算是在UI设计领域稳住了阵脚。 时间回到2012年,也就是来自欧洲的Sketch获得苹果设计奖的那年,美国布朗大学的一名学生Dylan Field选择辍学,拿着10万美元的奖学金去创业。他尝试过做无人机软件、表情包生成器,还研究了Adobe,开出一个工具让用户将自己的头像粘贴到奥巴马的照片中来表达支持。 第二年,他做出了一款让用户能在web浏览器里直接编辑图片和设计的工具,并获得了领英CEO等投资人的40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 等到2016年正式发布的时候,这款叫Figma的线上设计工具成为了Sketch最强劲的对手,设计师意识到,Figma就是一款“能在浏览器运行的Sketch”——这将破除Sketch只能在Mac OS系统使用的局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用上Mac,用Windows电脑的设计师也需要更好的生产力工具。 从Figma发布开始,设计工具的商战开始进入第二回合,由美国和欧洲的两位年轻人来主导。 关注设计工具的网站UX Tools每年会发布一份最受设计师欢迎的工具榜单,他们会评比出8个类目的最佳工具。 在Figma刚上线年,这份榜单上Sketch刚超越了PS成为最受欢迎的设计工具。但到了2020年,Figma在8个类目中的评选中占据了6个第一、1个第二,简直就是无情屠榜。 如果说Sketch超越PS是一场以小搏大的工具革命,那Figma超越Sketch则是一场SaaS云端工具对传统工具的代际碾压。 从PS到Sketch,设计师得到的是工作体验的提升,是一款“懂我”的贴心工具。但从Sketch到Figma,则是一场工作流程的革命。 在以Figma出现之前,UI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一般是:头脑风暴参考——确定设计规范——分配设计任务——完成设计交付——设计团队leader统一整理——向上交付给产品经理或老板评审——修改几十次——确定最终版——向下交付给工程师开发。 而Figma把Sketch搬到web浏览器上,不仅仅实现了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协作打通,还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是设计模板和设计规范的开源,不但提升设计师头脑风暴的效率,而且省去了很多模块化设计环节的重复劳动。比如每个应用的用户登陆界面设计其实都大致类似,但每个项目都需要设计师去重新设计一遍,UI设计师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设计的完整上,而不是把主要时间花在设计的质量提升上。 第二,是设计团队之间的实时同步协作,一般复杂的设计项目都需要一个成建制的设计团队来共同完成设计,用Figma他们就不需要等前面的设计师完成首页设计后,给大家同步字号、边框、颜色等各种设计细节,然后再进行子页面的设计,完全可以同时工作,实时调整。 第三,不需要反复渲染、导出文件,产品经理和老板可以通过一个链接在线查看设计作品,并对其中某处提出评审意见,修改确认后还可实时通知给正在研发的工程师。不会再根据错误的最终版来开发了。 一位使用Figma办公的设计师说,当她第一次在浏览器上看到N个鼠标指针在同时设计一个页面时,激动的心情不亚于当年第一次滑开iPhone 4的屏幕解锁。 的确有一些互联网大厂在用Figma,但是渗透率远没有海外那么高。而且Sketch也没有很主流,Adobe的用户依然很多。 有一个设计师表示,她曾经想在公司推行Figma,但是当她把Figma的设计稿链接发到工作群里的时候时,老板以“不能用微信扫码登陆”为由拒绝了。 这是很多海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国内的设计师其实对Figma评价都挺好,觉得工具不错,但是有的细节体验不爽。 比如链接的访问速度在国内不够流畅;把设计模版从英文换成中文就不好看了;国内设计师希望获得腾讯、阿里、字节等公司的设计规范,方便他们设计相关的小程序应用;还有国内公司都在用企业微信、钉钉和飞书等来办公,他们希望设计工具能够嵌入进去等等。 但是对Figma来说,这些来自中国设计师的个性化需求,很难排在优先解决的位置。 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上演过无数次的copy to china 的故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故事还在继续。 波士顿咨询在2017年做过一份报告,全球大概有9000万人全职从事设计工作,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等等,这个数字理论上就是Figma们的用户天花板。 其中,中国是全世界设计师人数最多的国家,有1700万,所以中国的Figma也有不错的理论市场空间。 而且中国设计师的人数还在增长,腾讯在2021年11月发布了一份《2021互联网设计人才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今年设计人才的招聘需求大幅上市,比如去年增加了43.3%,接近多了一半。9月份他们统计时发现,目前线上招聘的设计岗位总量有37万多个,其中81.7%是互联网相关的设计岗位。 另外,现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数字资产意识也开始觉醒了。以前一些互联网公司会觉得,工程师写的代码,算是数字资产,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没有很在意,离职交接也不重视,现在慢慢开始有人重视了。这也是“中国Figma”与Figma差异化机会。 即时设计联合创始人张杨雪告诉「不断壮大」,他们在杭州拜访一家电商公司时,发现这家公司的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反复购买了同一款字体的版权,直到有人做了一套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来管理,省下了几千万元的采买浪费。 中国创业者挑战Figma的故事是BAT、TMD之外的中国互联网新篇章,也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序言。Figma的中国挑战者和他们背后资本相信,他们会重演过去十年的中国互联网故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也把 Copy to China 变成 Copy from Chin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断壮大”(ID:BDZD66666),作者:李潇雄高德娱乐,36氪经授权发布。 以及,Airwallex 空中云汇获1亿美元 E1 轮融资,估值达55亿美元;巴西政府宣布计划于2029年实现全国 5G 全覆盖。